通知公告:
名 称:365bet日博网址
地 址:河南省洛阳市新区政和路
    16号院2号楼
电 话:0379-63317355
传 真:0379-63317355
邮 箱:lyql2009@126.com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联络联谊 > 正文

“一带一路”为海外华侨华人带来新机遇

发布日期:2015-05-14 09:18:53   来源:侨联之友

中国侨联副主席乔卫:一带一路为海外华侨华人带来新机遇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

中国侨联副主席乔卫:“一带一路”为海外华侨华人

带来新机遇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一个月后,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首提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统称。

        “一带一路”建设是惠及百姓的大工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开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互利共赢合作的美好未来,获利的不仅是相关的国家和政府,也包括广大华侨华人在内的社会各阶层民众。这是一个对中国有利、对住在国有利,同时也对华侨华人有利的大好机遇。
       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共同发展、合作共赢之中蕴藏着华侨华人诸多发展获益的新机会。所以,广大华侨华人应发挥天然纽带和桥梁的作用,一方面积极助力住在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并分享发展红利,另一方面也要在这一过程中主动开拓适合自己的发展机会,为自身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更好地将个人的梦想入融到民族梦、国家梦、世界梦当中。
一、“一带一路”建设为华侨华人带来多层面的发展机会
       基础设施建设的机会。“一带一路”的全面实施将加快沿线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建设,具体为道路、铁路、航运等联通项目。有专题报告称, “一带一路”建设将驱动基建行业中人口、资源红利向信息技术、商业模式红利转变。这将为海外华侨华人的工程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会。
        推动合作的机会。专业人才是经贸合作中的重要因素。目前,尽管中国的国有和民营企业已培养和聚集了一大批世界上最优秀的具有国际商务经验的管理和经营人才,但真正能满足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顶级人才尚显不足。
        因国家之间语言、文化、价值理念、思维习惯等差异,人才储备中缺少了既通晓专业又精通外语的专才,往往会造成具体合作中的障碍。无论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到沿线国家发展,还是“请进来”外国企业与中国合作,都需要既懂当地语言和社会背景、又谙熟经贸法律的业务能手。
        能够提供语言服务、经营指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市场营销、投资融资、贷款担保、产权交易、技术支持、展览展销和法律咨询等服务的华侨华人企业一定能够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找到自身的发展机会。
        发展贸易、服务业的机会。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中国与沿线国家的高铁公路等交通设施将更加完备,海关的互联互通使通关更加便捷,贸易壁垒将减少甚至消除,通关成本也将明显下降。这些都将给华侨华人企业带来重大利好;大家完全可以在国际大通道的建设和更加紧密的商贸联系中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再比如,“一带一路”建设将提高人民币在国际结算中的作用和份量,我相信这将给华侨华人防范金融风险带来更多选择。
        此外,中国企业赴沿线国家的休闲度假和商务、旅游市场的发展潜力还很大,围绕人文交往的服务性产业的发展将风生水起,住宿、餐饮、旅行代理、导游翻译、游览与娱乐等服务及旅游商品供应等方面充满商机。
二、华侨华人可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化解合作风险和障碍
        中国企业“走出去”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客观需求,也受到华侨华人住在国的欢迎。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动下,这将成为更大的趋势,并孕育着无限商机,但对华侨华人来讲,引进的角色和方向发生了转换性的变化。中国在过去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是引进华商投资;现在,则需要华侨华人从住在国人民利益的出发,帮助住在国引进中国企业。
        在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政治、贸易保护等因素直接干扰着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合作风险和障碍主要有以下四种:
1. 政治性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东道国以涉及重大国家利益为由,动用法律或者政策直接干预本国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所形成的障碍。
        出于意识形态的本能排斥,一些政客极力把资本市场上的商业合作,涂上政治色彩,为中国企业“走出去”人为地设置障碍;当然,中国企业的官方背景也容易引起西方国家的警惕。从诸多案例来看,政治因素构成了中外合作不畅或失败的重要因素。
2、文化性障碍
        主要表现在企业层面,西方国家的私人企业不习惯和他国国有企业打交道,因为他们认为国企不一定是从纯粹的经济角度考虑问题,企业行为有不可预见性。通常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因对当地文化特点了解不深、重视不够,与当地媒体的沟通和对社会层面的公关不到位;或者只为独占,不追求共赢,破坏了当地的“规则”,故导致合作失败。
        社会层面的文化性障碍十分复杂,把握不好会被演化成“经济民族主义”抬头或所谓的“新殖民主义”,进而发展成为政治性障碍。
3、技术性障碍
        是指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运作层面,因自身的理念、方式和人才等方面的问题所造成的不利于合作的障碍。
        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可能多地获利,无疑是各类企业“走出去”追求的目的。但这只是买卖双方中一方的愿望。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应破除“独赢”的理念,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要更多地综合考虑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利益。
        应消除合作方式上的障碍。如果中外双方在合作方式上不能成达高度一致,极容易使当地员工因无法预期自身的未来而产生焦虑,进而抵制合作;而一些中国企业“暴发户”的形象也很容易使所在国担心其背后的政府战略意图。
        中国企业的高端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甚至形成瓶颈。2012年有研究报告称,中国迫切需要75万名具有国际商务经验的管理人才,而中国却仅有5万名左右。中国“走出去”企业迫切需要知识全面、有沟通能力和经商阅历的海外人才。
4、海外华商群体可以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在应对政治风险和其他障碍中发挥独特作用
       首先,华商企业可以规避政治性风险。中国企业的官方背景很容易引起西方国家的警惕,政治因素往往成为合作失败的重要因素。但华商企业均为私企,并且主体在海外。
        在东南亚国家,一些华商企业也具有当地政府或政治实权人物的背景,但他们在与外企开展合作时,当地民众不会把这个外企当作其所在国政府的工具,对企业决策机制和并购后的发展战略也不存疑虑。因此,华商企业的参与可以自然而然地规避政治风险。
        其次,华商企业在所在国容易形成“文化共识”。任何一个华商企业都是立足于住在国的经济社会环境,在异族文化的夹缝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他们在住在国不断集聚实力,开拓、占领市场,深深地融入了当地的商业网络和政商人脉关系网。
        华商在造福于当地社会和民众的同时,也成就了他们自己的事业,并在住在国与当地民众形成了“文化共识”。如果华商参与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建设,将不仅会使合作过程较为顺利,而且会降低合作的交易成本。
        其三,华商企业在人才、经营理念方面有助于逾越技术性障碍。各国的华商企业群体在百余年的大浪淘沙中逐步形成。纵观当今华商的大中型跨国企业,多数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华商们在市场经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国际商务人才,他们熟悉国际市场规则,懂得合作共赢,又适应住在国的文化氛围。华商的这些人才可以弥补“走出去”中国企业的人才不足。
三、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向华商展现了新的发展良机
        亚投行是当今引起世界反响的中国热词,其筹建工作在全球引发了超出中国政府预期的热烈反响。亚投行创始成员国以达到57个。“一带一路”沿线的亚洲国家是华侨华人和顶级成功华商的聚集地,所以,亚投行也是亚洲华商谋求发展的新机遇。
1、亚投行是亚洲发展的助推器
         亚洲大部分地区是未来世界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但目前这一地区较落后的基础设施条件成为制约其快速发展的瓶颈,亚洲地区国家应该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在“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互联互通的背景下,亚投行应运而生,得到了各方的热烈响应,足以证明亚投行建立的必要性和广阔前景。
        然而,目前民间讨论的热点并未涉及“亚投行”这个中国标志的热词本质。民众更多谈论的是亚投行的治理模式、产生过程中的国家间较量以及其较量背后的利益。但对于亚投行的本质核心,即成立后要解决什么问题?反而关注的不多。
2、亚洲华商要抓住亚投行的机遇
        亚投行是亚洲发展的机会。“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中国的经验,也已得到世界的普遍认可。在改革开放的30多年中,中国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通过大规模投资建设,使得曾经是国民经济“瓶颈”的基础产业生产能力和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城乡面貌有了极大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经济运行基础得以更加牢固,经济发展潜力不断增强。
        亚投行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按照多边开发银行的模式和原则运营,重点支持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总的来说,它的目的是解决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发展和融资方面存在的巨大缺口,通过这个银行来促进地区内的互联互通。其原则就是合作共赢。这为亚洲华商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特别重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对于住在国来讲,或许在国家战略安全层面上比较敏感;但从“互联互通”和住在国人民利益的层面来看,又有可能得到很大的实惠。假如这些项目由中国企业直接投资,住在国有可能会产生疑虑和担心;这对中国企业而言也许就是很难克服的“政治性风险”。但华商企业完全可以与中国企业合作对接,按照亚投行的运行规则积极争取支持,促进“互联互通”这盘大棋局活起来,在造福住在国百姓的同时,获得自身的发展和利益。
3、华商可乘亚投行快速蓬勃的发展之势,努力实现自身事业与住在国发展的共赢
        华商有愿望,但靠自身力量推动住在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力不从心。仅据目前情况来看,华商跨国公司企业规模还不够大,从国际资本市场常用标准来衡量,多数尚属中型企业,通常企业市值在二、三十亿美元,不超过50亿美元的规模。面对这样的现实,华商企业应当主动出击,寻找机会,有所作为。
        而南美、中亚和非洲仍属欠发达的资源输出地区。在这些地区的华商也大多处于成长期,尽管其中有些企业已初具规模,也已建立了与当地企业相关的网络和渠道,但毕竟规模较小,单靠华商的力量推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确尚力不从心。
        但是,华商存在双重的“文化共识”,便于发现机会,便于发现本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的关键点和安全的项目,也就更便于搭上亚投行快速发展的机会。
        我们知道,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要民间资本支持,亚投行的实践也需要安全保障。因此助推亚投行的成功实践,通过当地政府、按照亚投行的运行规则积极寻求支持,也是华商应该争取的机会。今年以来,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已率先开始全力推出先导性资金。据媒体透露,中国五大商业银行为“一带一路”建设准备的资金远超过亚投行预设的资金规模。
        华侨华人应抢抓这一机遇,广泛接洽中国的“走出去”企业,主动进行项目、资金、技术、资源、人才等多方面的合作对接;在帮助中国企业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市场规则和经商习惯的同时,为自身发展谋求更大空间。
        从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金秋时节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来,已得到沿线60多个国家的积极回应和广泛支持。从住在国的角度来解读“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为住在国的发展考虑,也是为了推动中国与住在国发展的双赢。
共建“一带一路”承载着世界近三分之二人口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呼唤着广大华侨华人的参与和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携手前行,势必将推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势必将进一步加深世界对中国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解,这一进程也将华侨华人与中国和住在国的发展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广大华侨华人也必将实现更多发展的新机遇。

上一篇:华助中心落地海外:打造为侨服务“升级版”
下一篇:林军主席出席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