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名 称:365bet日博网址
地 址:河南省洛阳市新区政和路
    16号院2号楼
电 话:0379-63317355
传 真:0379-63317355
邮 箱:lyql2009@126.com
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联络联谊 > 正文

涉外礼仪礼节

发布日期:2015-10-29 11:14:53   来源:李祖沛 三门峡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365bet日博网址

一、涉外礼仪礼节的意义和作用几个基本概念礼——古时,本谓敬神;后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如: 敬礼、礼物、 礼拜、礼服、礼帽、典礼、

一、涉外礼仪礼节的意义和作用

几个基本概念

礼——古时,本谓敬神;后引申为表示敬意的通称。如: 敬礼、礼物、 礼拜、礼服、礼帽、典礼、婚礼、礼炮、礼治…等。

礼貌——在人际交往中对别人表示友善和尊重的言谈举止;礼貌是道德 品质、文明修养的体现。如:谈吐得体、礼让三先、彬彬有礼等。

礼节——在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普遍认可的文明礼貌的行为规范;礼 节是礼貌的具体表现形式。 如:问好、握手、点头示意、注目礼等。

礼仪——在人际交往中表现敬意或隆重的方式;礼节仪式;礼仪是礼节 程序化、规范化的表现形式。如:出门迎送、请坐上位、夹道欢迎、鸣礼炮、检阅仪仗队、欢迎晚宴等。(也有的将礼节、礼仪合并为一的,如:商务礼仪、服务礼仪、办公礼仪等。)

礼宾——在外交活动中按一定的礼仪规格接待客人的具体事宜;外交接 待事务。如:礼宾司、礼宾安排、礼宾礼仪等。

何谓涉外礼仪礼节

涉外礼仪——涉外活动中为表示友好、尊重,为客人安排的待遇规格 , 即给予客人的礼遇;涉外交往活动中体现友善的形式及程序。

涉外礼节——涉外活动中表示友善和敬意的道德行为规范。

涉外礼仪礼节的基础是本国社会通常的道德文明规范;

涉外礼仪礼节的依据是国际社会通常的道德文明规范。

涉外礼仪礼节是本国文明的展示,是本民族道德修养的体现。

维护国家尊严和形象的典范——周恩来总理

周总理对涉外活动失礼事件的处理

新中国成立之初,针对外事活动中发生的我有关部门领导干部失礼事件,1951年1月,周恩来指示外交部和国家典礼局(1958年撤销)共同

制定《对外宾交际须知》,以国务院名义通令各级政府遵照执行。

《须知》内容包括:

1.宴会。宴会请柬应提前一周发出,宴会人数避13;

服务员要注意礼貌和服装清洁;

室内不设痰盂等;

宴会主要客人,不可轻易不去,不可迟到、早退;

关照自己右手的女宾等。

2.谈话。态度要庄重、诚恳;

不打听私事;

不问女士年龄;

谈话要符合身份,不过分恭维,也不过分谦虚等。

3.拜会。守时守约等。

“外事无小事”;

“细节体现整体”;

“细节决定成败”。

正是因为涉外礼仪礼节会影响到国家及国民的整 体形象,所以,涉外交往中,人们对交往双方的礼仪礼节就格外在意。

二、涉外礼仪礼节概要

(一)最基本的四个涉外礼节形体要求

1、举止行为莫轻浮

注意把握大方得体的距离感

私人距离,又叫“亲密距离”,小于0.5米,仅适用于家人、恋人和至交好友。

社交距离,又称“常规距离”,介于0.5米至1.5米之间,适用于一般交际应酬。

礼仪距离,又称“敬人距离”,介于1.5米至3米之间,适用于会议、演讲、庆典、仪式以及接见。

公共距离,又叫“有距离的距离”,超过3米开外,适用于在公共场所同陌生人相处。

不即不离:别靠得太近,以免别人产生“压迫感”;靠得太近,别人会感到不自在 ;尤其不可与异性靠得太近,显得轻浮。也别离得太远,以免别人产生“隔阂感”,误以为你戒备心太强,不热情,不好接近。

2、肢体语言莫小觑

肢体语言是无声的语言;手足及身躯的动作可透露出一个人的文明修养、道德品质。

手舞足蹈有失稳重,指手画脚遭人讨嫌,手足无措显露紧张,肢体随便接触更有猥亵之嫌。

不要拉拉扯扯,拍拍打打,不要拉对方手臂、拍对方肩膀;除 握手外,尤其不要轻率碰触异性肢体。

英国:众所周知,表示“OK”、“很好”、“一切正常”。土耳其、巴西:骂人的话,意为“你是个混蛋”或“你是个同性恋”。

英国:表示由衷赞赏。伊朗:千万别做这个手势,它的含义等同于英国的竖中指。

3、心灵窗口莫丢丑 4、衣着仪容莫花哨

最常见的五个涉外场合礼节举要

1、迎来送往体现待客的诚意——迎送的礼节

2、良好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见面的礼节

3、得体的谈吐决定交往成败——交谈的礼节

4、丝毫马虎不得的重大活动——会见的礼节

5、加深了解增进感情的契机——宴请的礼节

会见的礼节①——须严肃认真对待的正事

会见是涉外交往中的重头戏,是涉外活动中的正事。

会见就其内容来说,有礼节性的、政治性的和事务性的,或兼而有之。礼节性的会见时间较短,话题较为广泛。政治性会见一般涉及双边关系、国际局势等重大问题。事务性会见则有一般外交交涉、业务商谈等等。侨联的会见活 动,多数是礼节性的,当然,一般也会涉及到国家大事、祖国统一等政治话题,或侨团事务等话题。事前应通过工作层面尽量了解主宾双方拟谈论的话题。

会见的司仪,排座位,照相排序等均要精心准备和组织。要守时。主人应提前到达恭候;客人应准时抵达。

会见的礼节②:会谈——务必集中精力慎重表态

会谈是指双方或多方就某些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问题,以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磋商协调解决问题的方案。会谈也可以是指洽谈公务,或就具体业务进行谈判。会谈,一般说来内容较为正式,政治性或专业性较强。

会谈发言要简洁明了,主题突出,观点鲜明,言辞平和。对方发言,要专心倾听,切忌心不在焉。己方涉及表态性内容的发言,务必慎重。对有分歧的议题或具体事项,不宜作过多的纠缠。会见、会谈都是涉外交往中的重头戏,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准备、精心组织、心无旁骛、集中精力。

宴请的礼节——抓住增进情谊的机会多做工作

涉外交往中的宴请是活跃交往气氛,相互加深了解、联络感情、增进情谊的重要活动,绝不是纯粹吃吃喝喝的简单事。

宴请的功效:

吃喝之中藏玄机,

吃喝之中蕴真意;

宴会桌畔释疑虑,

宴会桌畔结友情。

    1971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的特使基辛格来到北京,与周恩来总理举行秘密会谈。7月10日上午参观故宫后, 基辛格来到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开始与周总理会谈。会谈之初,由于双方互不摸底,谈话都非常谨慎,神经高度紧张。到了中午,会谈仍没有取得一致意见。这时周总理说:“我们不如先吃饭,烤鸭要凉了。”午饭共12道菜,“唱主角”的是北京烤鸭。周总理向基辛格介绍烤鸭的吃法,并亲自为他夹上片好的鸭肉,放在荷叶饼上。临近午饭结束时,周总理提议大家举杯,喝中国的“国酒”——茅台酒,预祝下午的会谈取得成功。这次品尝烤鸭以及举杯喝酒,后来被国际舆论称为周恩来总理的“烤鸭外交”和“茅台外交”。
须特别注意的五个涉外礼节问题
1、入乡随俗客随主便

2、尊重民族宗教习俗

3、女士优先尊重老人

4、说话声调不宜过大

5、吃饭咀嚼不要出声

三、侨联涉外礼仪礼节特点

侨联涉外礼节特点

侨联涉外礼节主要体现在亲情上。

亲切是侨联工作人员与海外华侨华人交往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情真是我们侨联干部和海外华侨华人交往的另一个礼节特点。

亲情、乡情、友情是维系世界各地华人相互联系和保持情谊的感情纽带。真切的感情来源于血肉亲情和共同的遭遇。

平等相待,是侨联涉外礼节的又一特点。

侨联涉外礼节要求

1、要真诚尊重对方

2、要善于理解别人不要强求一致,更不宜强人所难。“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文中子·魏相》)。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

3、要把握热情有度

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是我们侨联干部对外交往应有的基本要求。

侨联涉外礼仪特点

1、关于“对等原则”的灵活应用

2、关于“位次”的具体安排

3、关于“官方”与“民间”的把握

四、涉外礼仪礼节本质内涵

(一)涉外礼仪礼节的灵魂是尊重和诚信。

礼仪礼节是待客交友的行为规范,待客交友“敬”为要,所以礼仪礼节的要义在于肯尊重人、会尊重人。

能否真诚相待、言而有信,是辨别真情实意拟或虚情假意的试金石。

诚信是开启友谊之门的钥匙。

诚信是涉外礼仪礼节能获得实际效果的基石,是涉外礼仪礼节的“精、气、神”。

(二)涉外礼仪礼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涉外礼仪礼节是涉外交往中沟通思想的桥梁,加深了解的媒介,增进情谊的润滑剂;涉外礼仪礼节是交往方式,是工具,是手段。

涉外礼仪礼节是为涉外交往服务的,涉外礼仪礼节要体现涉外交往的意图和目的。

涉外礼仪礼节是涉外交往的形式,形式要服务于内容——涉外交往的具体事项,比如:是一般的欢迎活动、友好会谈,还是严肃问题谈判;是礼节性拜会、一般联谊,还是有实质内容的交流合作等。

涉外交往中要避免不顾具体情况拘泥于礼仪礼节形式。

礼仪无定式

礼仪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通行礼仪规则。不同国家亦有体现本国特色的一些特殊礼仪。不同领导人因个人习惯不同还有一些特殊礼仪。礼仪既要符合惯例,又不要死抱教条。

礼仪“四制宜”: 因人制宜、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因事制宜。

启示:

礼仪礼节不是什么大学问,没什么大道理可讲,但礼仪礼节在人际交往中却又不可须臾或缺。礼仪礼节是人际交往的必修课、基本功。

礼仪礼节既是约定俗成的行为模式,更是是一门艺术,须用心领会,凭感觉去细细品味。

在涉外交往中要做到言谈举止得体大方,待人接物文明礼貌,就必须仔细观察,悉心领会,认真践行。在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一套符合自身实际、具有自身风格特点的涉外礼仪礼节。

 


上一篇:国侨办:共邀请侨界嘉宾1779人出席抗战纪念活动
下一篇:中国创新创业亟待人才国际化 侨界优势明显